第一篇推荐文章中,某记者报道最近义乌小商品市场商户生意大跌——仅为过去的1/4。这证明神州小商品销售很可能大跌。记者将其归咎于义乌小商品市场的人不会玩电商。而第二篇推荐文章中,作者向我们展示的数据显示2020年7月直播带货TOP50的大V销售量比6月份大降40%。这不可谓不打前面那位记者的脸。第三篇文章则向我们显示,不仅仅是小商品,就连大一点的家电也都卖不动——带货直播搞得最火的董明珠带货的数据也大幅下降。
以上的证据似乎在暗示一个合理的逻辑推论:神州现在的问题,恐怕不是扩大内需和最终消费的问题,而是保住内需和最终消费不下跌的问题。还望相关有识之士明察。
财迷周末另有长文解毒我等小民该如何趋利避害,敬请期待。 以下为正文:
第一篇文章:《生意断崖式下降,义乌小商品市场会被电商取代吗?》
来源:综合自中新网某记者文章数据 中新网撰文指出: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曾是世界经济奇迹。但在世界形势正发生深刻变革,与互联网全面崛起的时代背景下,一场疫情令长久以来一直潜伏在其体内的弊端显现了出来。导致其生意断崖式下降。 中新网举出了一个例子:往年这个季节,是义乌商人陈爱玲最忙的时候,有时一天能接六七个订单。但在今年的7月10日上午,既没有外商来店里采购,也没有接到国外下的订单。陈爱玲有点无奈地笑着说,“以前这时候,我是不可能和你在这儿聊天的。” 56岁的陈爱玲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一家以彩条为主要产品的商铺已有22年了。在世界各地用来装扮圣诞节的彩条中,平均每十件中至少有八件都从义乌出口。但在过去几个月,她的生意一直惨淡。 陈爱玲的现状,是义乌国际商贸城7.5万个商铺的典型代表。传说中的“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实际包括好几个实体市场,其中最大也是最著名的是义乌国际商贸城,由5栋建筑组成,有18个“鸟巢”国家体育场大小。这里经营着200多万种小商品,销往全球210多个国家,在新冠疫情之前,日客流量超过20万人次,是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自全球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外贸占总交易量七成的国际商贸城生意遭受重创。商城内多家商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年生意至少下降了一半,多者达七成。过去20多年以来,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凭借外贸成为“世界超市”,但在世界形势正发生深刻变革与互联网全面崛起的时代背景下,这朵传统线下交易模式孕育出来的花,正在经历着一场严冬。 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管理机构为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义乌商城集团),集团市场发展总监张玉虎有些自嘲地说,这次疫情,国内主要打上半场,国外打下半场,但义乌商户们打满全场。 据陈铁军透露,往年,义乌常驻外商人数为1.5万人,每年到义乌市场采购的外商超过50万人次。今年3月,义乌曾邀请10000名外商回来,但后因入境限制,只回来4000多人。据义乌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统计,1月至4月,义乌登记入住境外人员36066人次,同比下降79.3%,而常驻义乌的外商人数下降到7200余人,减少了一半左右。 过去几个月,陈爱玲对外商的期盼程度可谓望眼欲穿。无论是外商人数,还是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的返单,陈爱玲的生意都比往年同期急剧下滑,“连以往的1/3都没有”。今年4月,陈爱玲只接到了11笔订单,且多为几千元的小单子,而去年4月,她的订单量多达40个。 即便接到订单,陈爱玲也很纠结。国外疫情不稳定,如果做了货,到时收不到款怎么办?但如果现在不生产,到时又交不了货。今年3月,陈爱玲接到的外贸订单中,有3笔总计7万多元的货品,原本定于当月交货。但后来,外商告知收货推迟,至今货还堆在仓库。 疫情期间,并非所有消费品的需求都下降,防疫物资出口增长明显。陈铁军说,从3月下旬起,一直到6月,从义乌市出口的防疫物资达68亿元,虽然这在义乌市上半年1300亿元的出口额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大,但不少原本并非从事口罩等防疫物资行业的企业应急转型,一些企业过去几个月防疫物资的出口额占到其总出口额的1/3。
7月11日中午,陈爱玲在自家批发圣诞喜庆用品的商铺内。摄影/中国新闻周刊记者 杜玮 2014年,陈爱玲发现,店铺生意不如以前好了,年交易额由巅峰期的1000万元降至800万元。她将生意滑坡的原因归结于电商的冲击。由于自觉年纪大了,她一直没有开网店,“网络时代使市场变得更加透明,90后的年轻人可以在跨境电商平台上直接和采购商对接,再找工厂代工或者自己加工,一些量不大的采购也可以在电商平台解决,线下价格优势也不明显,导致了一部分分流”。
在浙江外国语学院教师赵春兰的一次调研中,她了解到很多以外向型为主的企业之所以不愿意接国内订单,还在于国内的市场价格难以使生产企业获得应有利润。比如说,一顶帽子的生产成本可能40~50元,在国外卖到一两百元,但因为国内不少人没有戴帽子的习惯,品牌商给到生产商的生产加工价格只有10元到20元,国内不少消费者不愿为帽子付出较高的消费。 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樊文武向《中国新闻周刊》介绍说,整个义乌市的电商起步并不算晚,该市跨境电商的发展在国内也处于第一方阵,仅次于深圳。但问题在于,义乌市从事电子商务的群体和小商品市场的从业主体重合度并不高,“电商从业主体还是更多在小商品市场外”。 在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原副院长贾少华的观察中,大约2009年,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国际商贸城里的商户开始有了危机感。这种危机感到2013年后变得更加强烈,一些商户开始尝试线上、线下同时运营。商品采购交易由“用腿搜索”的时代转向“用手搜索”的时代。 2014年左右,商城里的一家旗帜店老板李晓丽顺着发展潮流尝试起跨境电商,现在她的外贸生意中,有40%左右来自线上。但她也仍难以避免电商的影响。15年前,她一个摊位的租金高达90万元/年。但在去年,由于运营成本上涨、线下客流减少等原因,她不得不将自己两个摊位中的一个卖掉,而店铺租金已经下降了一半,只有45万元。 面对电商浪潮,2012年,商城集团也推出了义乌购网站。但不少商户和业内人士分析称,义乌购网站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个商铺展示平台,并不承担交易功能,大部分采购商还是会选择到线下店铺完成交易。义商智库执行院长周淮山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义乌购网站看上去更像是商城集团的一个公司主页,这限制了其商业版图,实用性不强。 商城商户进驻到阿里巴巴国际站的人数也不多。阿里巴巴国际事业部义乌区域经理张金银说,自公司成立以来,到目前为止,阿里巴巴国际站累计吸纳的义乌客户有7000~8000家,但据估计,进驻国际站的商贸城用户大约只占20%。 种种原因之下,商贸城的“上网”之路并不顺畅,这也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据义乌市统计局的数据,从2011年到2016年,国际商贸城的交易额由456.06亿元升至1105.0亿元,但交易额占义乌全市交易额的比重,却由43%下降至35%,这意味着在电商的去中心化作用下,商贸城集聚全市资源的能力在减弱,吸引力在减小。从2014年到2018年,国际商贸城的市场交易额虽逐年增加,但增幅也在逐年下降,由2014年的25.5%降至10.8%。 疫情迫使商贸城加速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张玉虎说,基于义乌购的局限性,从今年3月起,商场集团正在打造一款全链路全产品全数字化的平台——Chinagoods。希望借助Chinagoods,商城集团将实现所有商户的线上交易。Chinagoods一大功能还在于将贸易的后端环节打通。以往采购商下单后,商品运输、报关等分别要由外贸、物流公司完成,如今要将这一系列后续环节整合,形成一条龙全链条服务。 2019年6月19日, 义乌市人民政府和阿里巴巴集团在义乌签署eWTP(世界电子贸易平台)战略合作协议,这意味着全球最大的线上市场经济体与全球最大的线下市场经济体的联手。 阿里也在帮着义乌客户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型。今年第二季度,新入驻阿里国际站的义乌客户将近1000位,其中有30%左右是国际商贸城的商户。张金银说,这些传统模式起家的商户们主要有两个问题:语言不通,不具备外贸能力;其次,对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也不熟悉。张金银将转型的希望寄托在了他们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子女。 当义乌小商品市场还在追赶电商的脚步时,直播带货的兴起,令其更加无所适从。距义乌国际商贸城不到3公里,就有号称“网红直播第一小镇”的“江北下朱社交电商小镇”。 樊文武说,目前,义乌市正在打造着全球直播中心。截至2019年底,全市有各类网红3000多名,各类社交电商服务机构40多家。这一年,义乌直播带货推动实体市场和电商企业新增销售额超200亿元,占全市当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近十分之一。 面对来势汹汹的直播带货潮,义乌商城集团并非无动于衷。去年春节过后,为鼓励商户直播,商城集团在市场内建立了两百多个免费直播间,商城下属的商学院老师还编写教材对商户开展直播培训。但在国际商贸城的采访数天中,记者并没有见到多少商户直播。 但并不是所有商品都适合直播。张玉虎说,像大型机械设备、塑料粒子、拉链等在直播中就难以很好呈现。赵春兰说,直播更大的局限在于带货量的有限和不可持续性。她举例说,国际商贸城一个销售毛巾的小商户,找网红直播带货,每次只能带几百条的小单子,网红带货往往这一次带一个货品,下一次就会更换,头部网红更是有自己的供货渠道,很少有福利会惠及到普通小商户。蓝龙印去年下半年找过网红带货,但也只带来了几十万元的单子。 陈宗胜称,直播还面临着直播商品客单价低、利润空间较窄,品牌质量还有待提升等问题。樊文武认为,直播毕竟只是一种通过技术实现的营销手段,义乌是以实物交易,产品才是根本。 在张金银看来,义乌发展电商的一大优势还是在于其供应链和物流体系。今年1~5月,义乌的快递业务量全省排名第一,全国城市排名第二。张金银举例说,在义乌,5公里范围内,产品发货、报关、检疫检疫等环节都可以完成,而且物流有着极大价格优势。以内贸为例,申通快递在全国其他地方批量发货起价大约3元到4元,但在义乌可以做到一单8角钱。而且在义乌这样一个小商品集聚地,对产品设计、研发、推广都有好处。 樊文武说,在跨境电商领域,义乌和深圳、杭州等地的差距就在于人才,同时也缺少大的电商主体,两者互为因果。义乌市从事纯电商运营类人员的学历在大专以上,但在深圳、杭州的从业人员中有很多海归博士。义乌中小型电商企业居多,但头部主体较为缺乏。 2000年,阿里巴巴网站刚刚创立,还是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义乌小商品市场已是名满天下。截至7月27日收盘时,义乌商城沪市市值为359.3亿元,同日,阿里巴巴美股市值超过6700亿美元。在追赶时代的路上,这个曾经的弄潮儿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第二篇文章:《2020年7月直播带货TOP50大揭秘:比6月份大降40%!》 来源:胖球数据,调皮电商
01
今天,直播带货数据机构胖球数据联合调皮电商等多家媒体机构发布了2020年7月直播带货销售排行榜,7月榜单是2020年下半年的第一个月,也是直播带货领域中明星带货泡沫破裂的一个月,对下半年的行业风向,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榜单显示,薇娅以21.03亿的销售额仍然稳稳的占据国内主播的第一名;李佳琦以14.03亿的销售业绩位列第二,是薇娅的三分之二;而从第三名辛巴开始,数据断崖式下降到5.26亿,大家口中常说的薇娅李佳琦辛巴,正好构成了直播带货的前三强:
04明星直播带货,真的凉凉了。从7月榜单来看,明星带货仅有两三个明星上榜,淘宝直播的吉杰、快手的华少上榜,其他明星都不行,而华少的直播带货数据,也是断崖式下降,从六月份的1.71亿,到7月份的0.41亿,不及6月份的零头,感觉华少放弃直播带货,也就是时间问题了。当然,明星直播带货不行,不只是一个平台的问题,是全平台都不行,明星对于平台的价值是拉新,依靠他们的影响力和粉丝基础,触达更多没有接触过直播带货的用户,周杰伦在快手直播,虽然没有带货,也让很多人第一次下载了快手,明星可以不断抬高直播带货的天花板,但直播带货的进步和进化,都不能依靠他们,干苦活累活的,终究是专业人员靠谱,无论周杰伦在快手直播多少次,都不可能让快手直播带货超越淘宝直播,也无法改变目前的战局,直播带货的江山,要靠千千万万个蚂蚁大军一样的商家来支撑。明星带货,是品牌动作,不能真靠他们带货啊,所以,明确明星直播带货的定位,不要有过高期待就好了。
第三篇文章:《格力上半年营收利润双降,直播带货背后真相太残酷?》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姚翀 近日,格力电器发布2020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从这张成绩预告来看,近几个月来因为直播带货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的格力电器,其实已开始了一场艰难的战役? 营收利润双双严重下滑 7月15日,格力电器发布业绩预告称,预计今年上半年将完成营业收入695亿元-725亿元,而上年同期为983.41亿元,同比下滑26%-29%;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净利润63亿元至72亿元,而上年同期为137.5亿元,同比下滑48%-54%。 对于此业绩,格力电器公告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空调行业终端市场销售、安装活动受限,终端消费需求减弱;二是2020年“格力董明珠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新零售模式,公司正推进销售渠道和内部管理变革,实施了积极的促销政策。
董小姐的“直播带货”还能救格力吗?
THE END.
同时,为防止失联,还请关注公号:“九龙塘书迷”作为备份。本号将在未来每月推出一篇有趣的文化类文章,同时也会在应急时转发财迷文章:
各位还可以在微博、知乎、雪球中关注公号:“九龙塘右眼财迷”。财迷会在这些平台同步发文。
各位想要了解财迷自己的投资动向(我会把个人投资记录经过处理后发到朋友圈)或者问财迷各种问题,请加财迷微信JLTYYCM20。同时,财迷也会在朋友圈分享一些即时的经济信息(已经加过财迷旧微信号的读者请勿再加,新号旧号内容都一样,否则会被拉黑)。财迷文三俗内容多,各位想要了解财迷分享的往期被删节文章,可以从公号下“鼓瑟吹笙”一栏进入财迷QQ群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