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加进“乡土味”,不牧牛羊只牧云 村里的年轻人阜南话版“土味三国”演出了农村哪些新风貌?
咖啡加进“乡土味”,不牧牛羊只牧云 村里的年轻人阜南话版“土味三国”演出了农村哪些新风貌?,
咖啡加进“乡土味”,不牧牛羊只牧云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咖啡加进“乡土味”,不牧牛羊只牧云
黄崖川村用田园生态打造乡村新业态
以“牧云谷田园艺术村”命名的牧云路。
晴朗的秋日,坐在老板栗树下,吹着山风,抬头白云出岫,低头山花正开,在这“乡土味”十足的环境中,喝一杯现磨咖啡,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国庆节前,五莲县户部乡黄崖川村“牧云谷田园艺术村”项目中的溪岸咖啡正式营业。据项目负责人杨志波介绍,国庆7天期,接待游客达到6000多人次。 “咖啡长廊建在村前的小河边,以及一旁的山坡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保持了乡村和自然原貌,不破坏原生态环境。”杨志波说。 在咖啡长廊建设过程中,需要搭建一部分树屋,为了保护大树,全程没有让树干穿过屋顶,只把屋顶搭在树下。在山坡上的咖啡位,不仅没有搭建木屋、玻璃房等,地面也没有硬化,只是稍微平整了一下。游客秋天到此,周边的马兰花、苦荬菜、鸭跖草等野生植物正在开花,别有一番味道。 “牧云谷田园艺术村”是五莲县今年新引进的旅游项目。这个项目打破传统旅游模式,从关注“土地”本身入手,依托乡村文化和乡土资源,带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 黄崖川村位于九仙山北麓,龙潭沟水库下游,潮白河流经村前,山水环绕,一年四季风景宜人。2018年,借助相关支持政策,村民全部搬进了新建的二层或三层新式小楼,实现安居梦,村容村貌获得极大提升。“牧云谷田园艺术村”所在地,就是黄崖川村旧村复垦地。为了留住乡愁记忆,在旧村复垦过程中,保留了6栋老房子。目前,保留的老房子和复垦地,成为“牧云谷田园艺术村”的重要组成部分。 杨志波说,选择把艺术村落户在黄崖川村,既看中了村里优美的自然风光,更与村里浓厚的“艺术范儿”密不可分。2022年以来,黄崖川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九仙画谷专业合作社,村民以闲置院落入股,大力发展研学、书画培训等文旅产业。“现在游客或画家来到村里,推开窗子,前面就是秀丽的九仙山,春天能赏花,夏秋冬三季都有不同景色。” 近年来,户部乡还引入艺术元素改造乡村,在黄崖川村打造了“网红”飘桥、“两山论”五莲实践基地展馆、鹊桥等景观。 谈到“牧云谷”名字的由来,杨志波说,黄崖川村位于九仙山后山,经常可以看到山间白云飘过,尤其是夏秋季雨后,山上更是云雾缭绕,由此想到了“不牧牛羊只牧云”的主题。随后,这个项目以“牧云”命名。今年,五莲县在实施“乡村著名行动”过程中,还将黄崖川新村的一条路命名为“牧云路”。 据杨志波介绍,艺术村打造的项目,都重在体现“农耕”和“乡土”元素。今年春末,他们在28亩复垦土地上种植了向日葵,七八月份,向日葵花海成为网红打卡地。眼下,正准备在地里撒播荠菜种子,冬天既能为土地带来绿色,游客还能体验到挖荠菜的乐趣。 “牧云谷田园艺术村”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也在努力为黄崖川村留住乡愁记忆。目前正在建设的“乡愁记忆墙”,将会把全部村民的姓名刻在石墙上,所用的石块,是从各家各户拆掉的老房子上挑选的。
发布于:北京
村里的年轻人阜南话版“土味三国”演出了农村哪些新风貌?
来源:央视
在安徽阜阳 阜南县中岗镇新建村,90后小伙鲍小光带领村里的大爷大妈们拍摄“土味三国”短视频走红网络。视频中,“演员们”操着阜阳方言,道具就地取材,短剧内容充满了农村生活气息,给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早上8点,演员们更换服装、领取道具。
记者:这边是?
鲍小光:道具的仓库。
记者:原本是?
鲍小光:村里面给的,没人住的老房子。
这间平房是阜南县中岗镇新建村提供给剧组的仓库,里面主要堆放柴火和农具,角落里摆着简易的剧组道具。
演员:这是木锨,干农活的时候,锄小麦、锄稻,在道具里当武器用。
凉席坐垫改造成盔甲,锅盖当盾牌,电动车、自行车、三轮车做车马……道具大部分是就地取材、手工制作。当天拍摄的主题仍然围绕着“土味三国”,讲述的主要是由鲍小光扮演得将军和村里老人李东华扮演的丞相,共同击退“敌人”的故事,拍摄场地则是附近村民家的院子。
群演:敌军还有半个小时到达战场。
李东华:兵马不动,粮草先行,安营扎寨,准备迎敌……
李东华今年73岁,是最早加入短视频拍摄的“演员”,他的台词不多,基本是固定的几句,但老人对“演戏”乐此不疲。
鲍小光:你对自己的表演可满意?
李东华:满意满意。
鲍小光:你给自己打几分?(满分10分)
李东华:十分,哈哈哈。
在鲍小光的剧组里,李东华并不算年长,军师的扮演者余学海今年已经82岁,每次有拍摄,子女都会把余学海送到现场,十分支持。
余学海:都是业余爱好,友情出演,反正就是在一起,欢乐一下。
质朴的群演是这个短视频系列最大的亮点。除了鲍小光这个90后,其余大部分“演员”都是本村或者周边慕名而来的老人。人选的确定基本上都是先到先得。鲍小光告诉记者,群演除了管一顿盒饭,每天还有40元的工资。
鲍小光:年轻人少,年轻人都在(外面)上班,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只有年纪大的,比如在村里面这些留守老人。刚开始,演的不太习惯,他们就是说不熟悉,不知道怎么去演,现在基本上都熟悉了。
在拍摄短视频之前,鲍小光和村里的大部分年轻人一样,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在江苏的帽子工厂干过,在北京当过餐厅服务员,又到郑州做室内墙艺,期间也有过歌手梦。
在外漂了10多年,一直没找到合适、理想的定位,他选择回乡。2020年,鲍小光接触了短视频社交平台,当时已经有几位当地的网友拍摄乡村短剧赚取了一些收入,这让鲍小光很心动,他也开始用短剧记录农村生活。
鲍小光:刚开始就拍一些生活类的,拍了两三个月,也没什么流量。
2021年5月,与三国有关的各类短视频走红网络,鲍小光忽然想到不如拍一个“阜南话版”的《三国演义》,内容则是结合农村生活改编。
一个专业的剧组包含导演、制片、演员、摄像、道具、动作指导等各工种人员,但在鲍小光的剧组里,他自己既是导演也是演员同时还要兼顾摄像,拍摄的设备只有一部手机,剧本就是一张A4纸,写着简单的剧情和台词。
鲍小光:以前剧本的话简单,写得比较短,有一分钟两分钟这样,现在(会)花一定的时间去这个打磨去改,尽量更精一点好玩一点。
每天,鲍小光都在现场教学,“演员”多是老人,有时候一句看似简单的台词,需要反复练习十几遍才能记住。
对鲍小光来说,难的是写剧本。短视频的剧本一般只有几百字,有时需要花十多天才能写到自己满意,灵感多来自三国题材的影视作品。接地气的“土味三国”火爆出圈,此前,60多集的短视频创造了40亿的浏览量。短视频的风口,如何持续吸引观众?为此,鲍小光也经过几次尝试,其中就包括近期与专业团队合作拍摄系列短剧。
走红之后,他的作品开始为家乡代言,无论是拍摄场景还是标题拟定,他都会带上这片成就他的乡村土地。
鲍小光:我平时拍的都是一些土味阜阳、土味淮南或者土味亳州,今天我们是拍的土味太和就是附近的一个县城。
除了带来收入,在鲍小光和他的临时剧组影响下,新建村十里八乡的村民不仅下载使用了短视频平台,有些村民还会将生活片段平台上。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都面临着人口流出的问题,新建村也不例外,年轻人多在外打工,留在村里的大部分是老人和小孩。临时剧组的出现,丰富了村里老年人的生活,也给村里注入了活力。
鲍小光:变化可能他们觉得是很快乐,积极地参加,又增加点收益。然后你像(演)“丞相”可能是跟剧组最多的,然后出门有人认识他,他也会非常开心。
在阜南县中岗镇工作人员朱涛看来,短视频里有新农村的新风貌。
朱涛:其实很多老年人他年纪大了,也种不动田,会包给别人种。他们留守在农村基本上就是带带孩子,接送一下。有的打打牌,有的就没啥事做。有这样一个剧组,每个月拍几次戏,让他们参与一下,不仅是丰富了农村老人的娱乐生活。另外,短视频的走红,他们本身也是新农村风貌的最生动展现,让人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新农村,带动了更多的人关注农村,甚至是回到农村去搞创作。
下一步,鲍小光还是打算坚守在农村,做一个真正的导演,他也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
记者丨钱成 王利
图片来源丨阜南县融媒体中心 程前?